考研是一场艰苦的战斗,是对考生们的意志力和抗压力的巨大考验,不少考生在复习准备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比如感觉复习效果不好,担心自己考不上,压力很大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可能你遇到“高原反应”了哦!
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某段时间“学习获得感”不足和学习效率下降,其实指的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——“高原现象”,或称之为“学习平顶期”、“学习上的抵抗力”、“学习综合症”等,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,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。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,甚至有所下降,但在突破“高原现象”之后,又可以看到成长曲线继续上升。
河南文都考研提醒大家,“学习” 本身就是一门科学。在当今“终生学习”的时代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“学习”的一般规律:
1.开始阶段:学习者主要通过书籍、任课老师、网络资源等途径了解新知识、熟悉新规律。因为从零起步,学习者一般开始学习时比较吃力,知识积累较慢。
2.提高阶段:学习者初步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,“学习获得感”明显提高,信心受到鼓舞,提高了学习兴趣,良性循环,这个阶段进步较快。
3.高原现象/“高原反应”: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基本知识,剩下的多是重点、难点,加之精神、心理甚至温度等多种因素使得学习效率起伏不定,尽管学习者每天都很努力,但“学习获得感”明显不足,总体处于“缓慢发展”状态。
4.克服“高原反应”:学习者调整心态,不断努力,改进学习方法,成绩逐步上升,知识、能力水平达到新高度。
“高原反应”一般会有这样一些表现:思想压力大,神经衰弱,坐立不安,心理焦虑;进步不明显,觉得自己没有提高,没有自信,身心疲惫;自我感觉良好,觉得自己胜券在握,浮躁,沉不下心,效率低下;破罐子破摔,觉得自己没有努力的必要,已经“无力回天”。“高原反应”的产生,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原因:
1、学习基础弱,方法不科学。
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糊里糊涂,有的学生没有看清专业培养计划就轻率的“文科转理科”;有的学生是从小数学或英语基础较弱,进入大学后,随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加,越来越多的知识点“消化不良”,导致“精神疲惫”,学习压力越来越大;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放松,忽视了大学是“选拔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深造”,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,导致知识掌握不扎实。另外,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学习(不会预习、不懂记笔记、不及时复习)也是重要原因,被动学习,机械记忆,死记硬背,事倍功半。学习方法不科学,会导致“高原反应”提前出现。
2 、不了解自己,无学习计划。
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,考研、考公属于系统工程中的攻坚阶段。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一般需要经过约12年的学习准备。博士毕业则一般需要约22年的学习准备。如果不理解自己的生物钟(百灵鸟型?猫头鹰型?麻雀型?),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及优势特点,时间和精力不能科学分配,很容易拖延,陷入焦虑之中。有的学生考研、考公复习过程中缺少学习计划,“别人考我也考”,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”,没有深刻认识到考研、考公的学习复杂性,哪一个环节做不好(如什么时候开始复习政治?英语、数学或专业课等时间分配是否合理?零碎时间如何利用?情绪垃圾如何清除?最后阶段如何冲刺?……),都会影响复习进度,不预则废。如果学习计划不科学,长此以往也会出现身心疲惫,导致“高原反应”。
3、不能劳逸结合,不会主动休息。
“网络时代”、“信息社会”、“碎片化学习”,几乎每个年青人都被信息的海洋所包围,被动陷入了无穷的诱惑之中。很多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被手机、电脑消耗掉了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。即使累了,躺在床上要休息了,顺手打开手机,精彩的网络世界重新促使多巴胺分泌,让人“忘记”疲惫,熬夜到深夜一两点(据不完全数据统计,至少40%的大学生晚上十二点以后睡觉),从而让人深度疲惫。时间久了,大学生就会精神不振,记忆力明显降低,不知不觉便没了学习动力。理想再远大,如果不能劳逸结合,不会主动休息,就会出现“高原反应”。
4、缺少体育锻炼,缺少科学用脑。
考研、考公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,成百上千个知识点需要每一个考生花费巨大的精力消化、吸收,进而学以致用,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。只有睡眠是远远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要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,促进新陈代谢,保证大脑清醒。
清华大学之所以闻名天下,不只是因为清华大学的教学、科研厉害,更在于清华人将传承体育精神视为己任。以男生测试3000米跑、女生测试1500米跑为例,这是清华大学的传统,也是学生们作为清华人所必须经历的考验,得到了学生们的坚决拥护。而现实中很多高校的大学生“懒散拖延”,即使知道锻炼身体的重要性,也缺少积极主动锻炼身体的习惯,致使身体素质不佳,无法应对高负荷的脑力劳动。更何况科学用脑更是一门学问,包括吃什么、喝什么都有讲究,而很多学生把精力放在了恋爱或网游等娱乐方式上,对科学用脑掉以轻心。这都是“高原反应”产生的原因之一。
总而言之,几乎各个层次的学习者都会出现“高原反应”,我们应该端正学习心态,知己知彼。“发现问题不可怕,关键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”。
三
在脑科学领域,学习者产生“高原反应”是一种正常现象,如同运动科学中所说的运动员在长跑中会出现“极点”一样,这时只要再坚持一下,激励自己,增强信心,这种感觉就会消失。学习者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调整认知,以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去克服“高原反应”。
1、正确归因,知难而进。既来之,则安之,不要总是“哀叹”自己现在就读的学校或专业与自己曾经的理想大相径庭。失败总是有失败的理由,而成功者规律相似。不要轻易给自己找理由逃避学习、逃避压力,而应该主动了解时代发展背景、就读专业培养计划及就业前景、自己的现实情况,要清楚本科教育其实是通才教育,要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。遇到挫折,正确归因;遇到困难,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知难而进。特别要指出,任何兴趣都是后天培养的,任何问题也都是有办法解决的。要有危机意识,未雨绸缪。
2、集中精力,多管齐下。凡事就怕认真二字。在十多年的辅导员职业生涯中,我发现很多学生遇到的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,只要帮助找到其问题所在,建议他/她摒弃杂念,集中精力解决,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。面对困难和挫折不逃避,只要有心,没有过不去的坎。另外,有的学生高考前可能不会学习,来到大学之后,开学教育、学长教育、学姐教育、辅导员教育、任课老师教育、专家讲座教育等等,理论上不存在大学生不了解大学的学习特点的情况,只存在是否认真学习,是否是有心人。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,丰富的网络资源,便捷的交流方式,可以极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社交需求,这就需要大学生与时俱进的掌握新时代的“学习工具”,“如虎添翼”,而非“为虎作伥”。如果有知识点没听懂,要抓紧时间解决,不要使问题成堆,日积月累,必然望“山”兴叹。
3、挑战本能,科学记忆。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记住每一个知识点,这可能是一个挑战。因为大脑的本能就是遗忘,虽然你的大脑非常善于将你学到的东西长时间地保存在脑中,但当你需要的时候,这些信息并不总是那么容易想起来。科学研究发现,人类使用一些记忆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记忆力。如树状记忆法,就是将学科知识点分成几个模块,然后在模块中进一步细化知识点,将其分成几个部分,再去记忆那些小部分,最后把小部分结合起来,就是大部分;大脑思维导图记忆法,我们可以理解成一张蜘蛛网图,它是层层扩散、层层递进的,一本书的框架和精华,可以浓缩成一张A4纸的思维导图,这个方法很有效;记忆不能缺少联想,联想记忆法是指在记忆的时候,通过联想可以记忆与该事物相关的其他事物,辅助记忆。有些学生喜欢“死记硬背”,这其实也是一种方法(学习的三重境界:记忆、理解、运用),这更要集中精力,借助一切手段辅助学习。
4、锲而不舍,水到渠成。理论上任何一个本科生都可以考研、考公成功。考研、考公所考的知识点总数是一定的,只是在通过“消化、吸收”后的“学以致用”的水平上有所不同。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愚公移山的精神告诉我们,只要功夫到,没有一门功课是难的。我们希望每一个学子提高学习效率,在竞争中胜出。另外,考研、考公都是一场孤独的战斗,所有与考试范围内的重点、难点的搏杀都需要自己来完成,心里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。适当的放飞自我,转移注意力,例如体育锻炼、保证睡眠、品尝美食、抖音快手、听纯音乐、看场电影等,都有助于缓解压力,因人而异。贵在自知。贵在自觉。
四 亲爱的同学们,如果感觉自己“高原反应”了,不用过分担心焦虑,只要改变消极观念,学会劳逸结合,悦纳自我,重振旗鼓,你就可以走出高原!奋斗吧,青年!